【育兒心得】0歳嬰兒也能藉聆聽學習語文 語文博士教3招講故事技巧強化兒童專注力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8/21 10:31

最後更新: 2020/08/21 10:31

分享:

分享:

嬰兒最先主要是跟父母、親人接觸,好好把握親子溝通時光。(iStocks 圖片)

不少家長都緊張子女的學習語文能力,總有要贏在起跑線的心態,從小催谷在所難免。但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廖佩莉博士,則認為不是一味的單向學習便成。她説語文源於生活,要從日常環境中學習和親子間多互動,才是促進孩子學習語文的竅門。

廖佩莉博士說學習語文不是一蹴即就的事,而興趣也不是一時三刻便會有。所以,家長想孩子對語文學習有興趣和信心,實在需要付出愛心、時間、耐性和恆心。

於是她依據多年自身的教學語文經驗,尤其是在幼兒教育方面,寫了一本《從學前至初小,聽說讀寫怎樣教?》,針對年齡由0-8歲的孩童,此階段的兒童擁有好奇心、模仿力、想象力、觀察力,還有巨大的學習能力。

此書以介紹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的發展特徵,給家長的要訣和妙法。(新雅文化提供)

她提到幼兒的語文發展,是以聽說為先,讀寫為後,其中說和讀是這階段發展的重要時期。本書著重理論與實踐,當中亦有個案分析和親子活動建議,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書中的理論,讓家長更易掌握箇中技巧。

學習聆聽能力

也許家長會問,0歳嬰兒也能從「聽」中學習語文?廖博士笑言當然可以,「嬰兒接受振動頻率的範圍大,成人聽不到的某些尖細聲音,嬰幼兒都能聽到,除非天生有缺憾。因此多向他們說話,多給不同的聲音他們聽,都是有助於他們發展語言的能力。要知道孩童是先會聆聽,然後才會發展說話、閱讀和寫作的能力。」

嬰兒最先主要是跟父母、親人接觸,好好把握親子溝通時光。(iStocks 圖片)

所以她囑咐家長們不要看輕嬰兒期、學步期這學前階段的聆聽能力,此階段的孩子已喜歡聽兒歌和簡單的故事,如在唱兒歌時加上動作,逗逗孩子,他們大多會以手舞足蹈作出反應,這便是廖博士常說的親子互動效果。

「輸入」和「輸出」

她提到學習語文有兩個重要觀念:「輸入」和「輸出」。家長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有適當的「輸入」(聽和讀),即指孩子從周遭環境中探索,從而獲得知識。當得到了足夠的知識「輸入」後,才能漸漸地學習到說話的表達能力,即是所謂的「輸出」(說和寫)了。

因此,若家長想自己的孩子學習語文成口齒伶俐的寶寶,便要好好掌握這以上「輸入」和「輸出」的概念。
她鼓勵家長們多善用日常生活環境,引導孩子學習,當中又可以分為有意和無意的創設情境。

善用環境學習

她舉例,家長在家可以擺放小書櫃,每天有固定時間進行親子共讀,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。又或可以在家中貼上圖文並茂的掛圖和字卡,並和孩子玩遊戲,幫助孩子學習字詞。

和孩子一起唱兒歌,他們開心時會手舞足蹈。(iStocks 圖片)

更加可以有意地和孩子回家途中,留意周遭事物,如招牌、街名、路牌等,使他們接觸更多的字詞,同時亦培養出他們觀察生活上文字的應用。

至於無意的情境,同樣是以日常生活為主的瑣事,如一起閱讀大廈通告、玩具說明書、和他們一同填表格等,都會使他們接觸到文字的功用和意思,引發興趣。

讓故事變立體

廖博士續道,其實學前到初小這階段的孩子,都愛聽故事,所以,家長若能在說故事技巧方面多下些工夫,絕對有助孩子學習語文。

她提出幾點實用建議:

1.加入擬聲詞,即模仿故事書內的動物叫聲,再加點動作,讓故事具現場動感。

2.加入顏色詞,孩子愛七彩繽紛的色彩,如「小紅帽穿了一條裙子。」可以說成:「小紅帽穿了一條紅色的裙子。」

3.加入修辭手法,這有助孩子從聽故事中深入到故事內容。例子:「小白兔跑了」,可以運用比喻句:「小白兔像一枝箭跑了」,這也有助於增加孩子的專注力。

坊間有不少幼兒故事書,圖文並茂,供家長選擇與孩子共讀。(新雅文化提供)

親子關係重要

當然,要說故事說得動聽還有不少技巧,但對孩子來說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,重要的是和爸爸或媽媽的共處時光。「是的。正如我常提到的親子互動,並不單指家長和子女一起相處。而是大家要有雙向的溝通和交流,有助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。」

書中有許多月不同年紀的實用親子活動、遊戲,都是需要家長和陪同孩子一起玩及共同完成的。

最後,廖博士提醒家長們和孩子玩完遊戲後,都不要吝嗇稱讚孩子的進步,使孩子建立自信心,自然樂於學習。

記者:郭秀芳